杜聿明敢叫陈诚“辞修兄”?别被电视剧骗了,他根本没那个资格!
“辞修兄”三个字一出口,弹幕里全是“杜光亭懂礼貌”“黄埔一家亲”。可只要翻开1947年南京国防部的内部电报,就能发现一条冷冰冰的脚注: “对一级上将,除职务外,不得称字。” 杜聿明当时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中将衔;陈诚是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一级上将。上下差着
“辞修兄”三个字一出口,弹幕里全是“杜光亭懂礼貌”“黄埔一家亲”。可只要翻开1947年南京国防部的内部电报,就能发现一条冷冰冰的脚注: “对一级上将,除职务外,不得称字。” 杜聿明当时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中将衔;陈诚是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一级上将。上下差着
影视剧中,杜聿明在电话里热络喊着“辞修兄”的画面,简直是编剧对民国官场最大的无知!真实历史里,杜聿明若胆敢对陈诚吐出这二字,等待他的绝非称兄道弟的默契,而是一纸冰冷的撤职令。
在讲究论资排辈的国民党军队体系中,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生,面对曾任黄埔教官且为保定系核心人物的陈诚,绝无可能以平辈的“兄”相称。这种看似细微的称谓错误,实则是历史语境错位的典型表现。
我们都被影视剧骗了。不知您是否也曾看过这样的影视画面:两位身着戎装的将领在电话里称兄道弟,好不亲热。特别是杜聿明与陈诚之间,那句亲切的"辞修兄",仿佛道尽了二人非同寻常的交情。
或许不想听范汉杰说那些旧时的恩恩怨怨,或许是想和老友黄维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安逸时光,方靖还是走出了监室,到黄维的兔子窝这边来了。在方靖的心里,卫立煌约见自己,或许是完成他的新主人交给他的任务;或许就是老友叙一下旧情;或许是卫立煌看着管理干部递给他的名单,偶尔看到
这几天正在追剧《特赦1959》,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国民党高级战犯进行教育改造的一糸列方针政策,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原国民党陆军上将王陵基,为表示自己的认罪悔罪态度,决定向国家捐献一批古董,这批古董是他早年用十五万银元买下的,